研究生教育
2022版数字经济系统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3-05-23 10:17

附件3-2

   




数字经济系统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授权点代码                   0811Z2

适用学位类别

学术学位博士

适用年级

2022级

学院名称

经济与贸易学院

填表日期

2022年4月20日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2022年3月


 

数字经济系统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授权点代码: 0811Z2

一、学科简介

本学位点依托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2001年开始招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直博研究生,2003年设立“控制科学与工程”直博后流动站,2017年,本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进入全国前10%,成为华南地区信息大类学科唯一入选国家A类的学科。本学科现为一级学科直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A类学科。

有直博生导师30名、硕士生导师89名。包括双聘院士 2人,IEEE Fellow 4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 3 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 4人,国家千人计划 6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5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4人,讲座教授 1人,青年“珠江学者”3人,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1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广东省师德标兵1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国家级1人、省级3人等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广东工业大学6人次入选,位居内地高校第22位。同时,学科先后与国(境)外高校、研究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签约海外兼职专家24名。学院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 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建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111计划引智基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离散制造智能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教育部智能检测与制造物联重点实验室、中国制造2025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过程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广东省复杂过程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面向领域应用的大数据技术工程中心、广东省车载传感网与智能交通工程中心和广东省面向智能制造的超高精度自动化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承担了国家973子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重点)项目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项目,也承担了粤港重大招标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等一批产学研科研项目。

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等科技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CAA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形成了有特色的办学方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科研人才,要求博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遵纪守法、品行优良、学风严谨、富于创新、善于开拓、身心健康;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运用外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备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科研业务上基础理论扎实,全面掌握坚实、宽广的数字经济系统优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系统深入的掌握应用经济学、管理学、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深入了解数字经济系统优化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前沿研究热点,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承担数字经济系统优化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并在理论上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或有重大意义的成果开发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字经济系统优化方面的教学、科研以及技术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大数据技术与知识自动化

2、数字经济系统理论及应用

3、产业数字化理论及应用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一)学制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在博士阶段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学习期限为8年。

(二)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由导师负责,包括导师独立指导、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应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在完成所需学分的课程学习基础上,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在入学后二周内制定出培养计划,在第四学期参加中期检查,并按规定参与足够次数的学术交流活动。

在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应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目标管理。学院通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发表论文、论文盲审等环节,保证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五、学分要求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博士研究生必须获得不少于1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学位方向课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最低学分要求如下:


总学分

课程总学分

必修环节

公共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

学位方向选修课

学术活动

开题报告

中期检查

≥14

5

≥4

≥2

1

1

1

各类课程和必修环节的学分要求具体如下:

1、公共学位课(5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课即《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为必修课;

(2)第一外国语即《高级英语》(3学分)为必修课。

2、专业学位课(≥4学分)

包括数学基础课(至少选修1门)和专业基础课(至少选修1门)。

3、学位方向选修课(≥2学分)

结合研究方向,至少选修1门。

4、必修环节(3学分)

学术活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各1学分。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发表论文。

(一)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20次校内外公开举办的学术活动。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博士研究生本人应公开在本学科范围内做学术报告3次以上,其中至少有1次在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以报告形式宣读本人的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后应填写《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与实践活动考核登记表》以备案。

(二)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必须在充分调研本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广泛阅读本研究方向相关科学文献的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以保证学位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和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在导师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必须阅读100篇以上参考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2),选择本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的课题作为学位论文题目,一般应在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涵盖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拟定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

开题报告在学院的组织下公开进行,邀请本学科领域5名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评审组。评审组对开题报告拟开展的工作进行评价。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开题报告如未通过,应在三个月内重做一次。

在学位论文工作过程中,如果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需要延期公开或涉及秘密和机密的,应在开题时提出,按照《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延期公开管理办法》(广工大规字〔2016〕2号)规定的有关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批。

具体要求可参照《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

(三)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博士研究生填写《研究生中期检查表》,总结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和所取得阶段性成果,介绍后续研究任务、研究计划和预期研究成果情况;由导师给予评语和意见后提交至学院。

由学院组织中期检查考核小组,对博士研究生提交的中期检查报告进行综合评价。中期检查通过后,方可继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如未通过,必须根据考核小组意见进行整改,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学位论文阶段性工作检查。

具体要求可参照《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规定》。

(四)发表论文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应严格遵循学术道德规范,不允许有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等行为,具体参见《广东工业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和《广东工业大学科技工作者学术道德准则》。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应为其指导教师)公开发表3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2篇为第一作者发表在SCI/SSCI或EI索引的学术期刊(至少1篇已有收录证明),且至少有1篇发表在SCI/SSCI三区及以上学术期刊。“已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可等同于“公开发表并被EI收录的学术论文1篇”(以发明人的顺序作为作者顺序)并作为代表性成果列入计算。对于有特别优秀成果的申请者,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SCI/SSCI二区(以中科院大类分区为准)及以上或 “三类高质量论文”1篇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但未达到上述申请答辩的论文数量要求,经本人申请,由自动化学院学位评议组审议后交学位分委会审议,通过后可破格参加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

注:“三类高质量论文”由学院学术委员会依照科技部“国科发监〔2020〕37号”文件确定,分区依据中科院分区。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全面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要求学位论文在本领域科学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具备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从而客观反映出博士研究生已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达到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达到学院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等相关规定。对申请论文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其学位论文外审按照学校研究生院校外匿名评审规定执行。

学位论文提交时应完成“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检测,重复率应低于5%。

通过学位论文外审后,由学院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或7名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主席应是博士生指导教师,成员的半数以上应当是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成员中必须包括2至3名校外专家。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流程按照《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八、课程设置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

1

118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必修

2

116001

高级英语

48

3

1

外国语学院

考试

必修

专业学位课

1

214003

随机过程

32

2

1

数学与统计学院

考试

不少于2学分

2

214018

矩阵分析

32

2

1

数学与统计学院

考试

3

104005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48

3

1

自动化学院

考查

不少于2学分

4

104001

智能控制

48

3

1

自动化学院

考查

5

104006

最优控制

48

3

1

自动化学院

考查

6

111002

经济系统优化

48

3

1

经济与贸易学院

考查

专业方向选修课

1

104007

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

32

2

1

自动化学院

考查

不少于2学分

2

104008

现代自动化装备控制技术

32

2

1

自动化学院

考查

3

104009

自动化控制网络前沿理论与技术

32

2

1

自动化学院

考查

4

104002

混沌理论及其应用

32

2

1

自动化学院

考查

5

104003

智能信息处理

32

2

1

自动化学院

考查

6

104010

鲁棒控制及其在网络化控制中的应用

32

2

1

自动化学院

考查

7

104011

智能交通系统理论与应用

32

2

1

自动化学院

考查

8

104012

分布式与自组织网络

32

2

1

自动化学院

考查

9

104013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及应用

32

2

1

自动化学院

考查

10

111001

经济大数据分析、模拟及预测

32

2

1

经济与贸易学院

考查

11

111004

工业数字经济前沿理论与技术

32

2

1

经济与贸易学院

考查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审核表


学位点名称                所在单位:

学位评议组审核意见






                   组长(签名):

                   成员(签名):


                   时间:

学位分委员会审定意见






                    主席(签名):

                    委员(签名):


时间